雷速体育,雷速直播

图片

当前位置:首页? > 数据发布? > 统计分析?
稳进提质促发展 砥砺奋进谱新篇——《衡阳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》解读
发布时间:2025-04-10 11:27??????来源:衡阳市统计局?????浏览量:次
字体:

2024年,在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,衡阳市委市政府以雷速体育,雷速直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,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、三中全会精神,积极践行中央决策部署以及省委、省政府工作要求,全力推进“制造立市、文旅兴城”战略,加快区域中心化建设,全市经济呈现稳中向好、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,在中国式现代化新衡阳建设道路上稳步迈进。这份《衡阳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》,全方位展现了衡阳在过去一年的发展成果与奋进姿态。

一、经济实力稳健增长

经济总量再创新高。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,202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(GDP)4491.69亿元,增长5.4%。按常住人口计算,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9470元(按现价计算),增长6.5%。经济增速保持稳定增长。其中,第一产业增加值487.56亿元,增长2.7%;第二产业增加值1423.36亿元,增长6.9%;第三产业增加值2580.77亿元,增长5.1%。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升级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0.9:31.7:57.5,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2.9%。第一、二、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.24%、40.74%和53.02%,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愈发显著。

二、产业发展亮点纷呈

农业生产稳中有升。2024年,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878.64亿元,增长3.1%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双增长,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10.55万亩,增长0.4%,总产量315.97万吨,增长0.5%;油料和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、产量也均有不同程度增长;水产品产量增长4.9%。工业经济活力增强。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.0%,重点行业表现亮眼,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、通用设备制造业等多个行业增长迅速。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升有降,高新技术产品产量增长态势良好,传感器、电子元件等产量增速明显。规模工业中,高加工度工业增长11.5%,高技术制造业增长5.7%,增速分别较上年同期上升10、20.1个百分点,产业升级步伐加快。建筑业平稳发展。全年资质以上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建筑业总产值952.79亿元,比上年增长7.0%。

三、投资消费协同共进

投资结构优化调整。全市固定资产投资(不含农户)比上年增长8.1%,民间投资增长8.4%。从投资方向来看,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4.7%,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;工业投资增长20.9%,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。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23.5%,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也分别下降16.1%和22.9%。消费市场持续回暖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00.51亿元,比上年增长6.9%。城镇和乡村消费同步增长,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.9%,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.0%。分行业看,批发业、零售业等行业均有不同程度增长。

四、旅游产业成绩斐然

成功举办全省第三届全省旅发大会,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7476.36万人次,同比增长20.3%,增速位居全省第一。其中国内游客7470.71万人次,同比增长20.6%;国外游客56552人次,同比增长7689.5%。实现旅游总收入764.47亿元,同比增长18.3%,衡阳城市知名度得到了极大提升,旅游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。

五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

交通领域持续发展。2024年末民用车辆保有量122.30万辆,比上年末增长1.9%,其中民用汽车和民用私人轿车保有量均有所增长。南岳机场旅客吞吐量104.03万人次,增长16.8%。邮电通信日益发达。邮政业务总量(按2020年不变价计算)36.27亿标准量,比上年增长22.2%,快递业务量和收入也实现较快增长。年末固定电话用户66.20万户、移动电话用户721.57万户、互联网宽带用户246.62万户,信息通信网络不断优化。

六、财政金融运行平稳

财政收支总体稳定。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5.98亿元,增长0.19%,其中税收收入下降3.76%,非税收入增长8.9%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94.05亿元,增长4.7%,教育、社会保障和就业、卫生健康等民生领域支出得到保障。金融市场运行良好。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6254.85亿元,比上年末增长8.5%,住户存款增长明显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916.10亿元(不含表外贷款),增长11.5%,有力支持了经济发展。证券和保险市场活跃。年末证券公司营业部30家,证券交易额比上年末增长26.1%。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增长4.5%,保险赔付支出增长3.0%,保险市场保障功能不断增强。

七、社会事业全面进步

教育事业蓬勃发展。全市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0.91%,公办义务教育学位新增16210个,基础教育改革创新成果丰硕,成功申报省级创新项目112个。高考本科上线25981人,上线率47.79%,上线人数稳居全省第二。科技实力显著提升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连续四年高位增长,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达17.3%,较去年提升11.8个百分点。23人入选湖南省“三尖”创新人才,完成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13.65亿元,助力企业创新发展。文化体育事业繁荣昌盛。各类文化机构众多,艺术表演团体10个,艺术馆、文化馆13个,图书馆14个,极大丰富了市民文化生活,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扎实推进。体育场地19224个,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,在各类赛事中斩获多项荣誉。医疗卫生条件持续改善。全市各类卫生机构4308个,卫生技术人员49422人,医院、卫生院床位48798张,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。

八、生态环境持续向好

资源保障坚实有力。全年水资源总量142.1亿立方米,平均年降水量1626.3毫米,总用水量28.08亿立方米。矿产资源种类多样,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有57种,23个地质勘查项目工作有序开展。环境质量稳定提升。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24天,优良率88.5%,PM10、PM2.5年平均浓度下降。全市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100%,湘江干流衡阳段水质优良,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可靠。城市生态环境优化。市本级公园30个,公园面积867.52万平方米,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.36%。市容环卫和燃气设施建设不断推进,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提升,处理能力达1500吨/日,燃气管网全年累计新建260公里。

九、民生福祉持续增进

人口结构优化升级。2024年末全市常住人口643.43万人,城镇化率57.83%,比上年末提高0.83个百分点,城镇化进程加快。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。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537.36万人、养老保险参保345.67万人、失业保险职工人数64.79万人、工伤保险参保人数65.22万人,覆盖率较高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惠及城镇居民、农村居民2.71万人和14.86万人,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,社会福利彩票销售筹集资金0.11亿元,助力公益事业。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。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.3%,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均实现增长,且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5.0%,消费结构不断优化,生活品质逐步提升。就业形势总体稳定。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.38万人,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工作取得成效,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3.13万人,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.45亿元,带动了就业创业。

2025年是“十四五”规划收官之年,更是“十五五”规划布局谋篇之年,全市上下要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,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着力扩大内需稳增长,深化改革促创新,统筹城乡惠民生,防范风险保稳定,以实干实绩,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衡阳篇章。

(供稿:综合研究室彭敏)

相关阅读: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