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,也是实施"十四五"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。衡阳县县委县政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不断夯实"稳"的基础、积蓄"进"的动能、巩固"好"的势头,扎实推进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迈向新的台阶。
一、综合
初步核算,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(GDP)426.21亿元,同比增长5.2%。分产业看,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6.28亿元,增长3.4%;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61.49亿元,增长5.3%;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88.44亿元,增长6.0%。第一产业拉动GDP增长0.6个百分点,第二、三产业分别拉动增长1.9和2.7个百分点,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2.6%、36.0%和51.4%。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17.9:37.9:44.2,人均GDP达到48946元,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市占比为10.2%。
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8.30亿元,同比增长21.8%。其中: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.44亿元,增长10.6%;地方税收收入9.45亿元,增长7.5%。
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69.08亿元,增长0.4%。其中:一般公共服务、教育、科学技术、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支出同比增速分别为6.0%、5.7%、43.6%、0.6%;卫生健康、节能环保、公共安全、城乡社区事务等支出增速分别为-43.2%、-3.8%、18.0%、41.9%。
二、农业
全年粮食播种面积85.78千公顷,增加0.02千公顷,增长0.02%。其中稻谷播种面积78.036千公顷,减少0.02千公顷,下降0.03%;油料播种面积46.61千公顷,增加1.05千公顷,增长2.3%;棉花播种面积3.81千公顷,增加0.12千公顷,增长3.2%;蔬菜播种面积6.63千公顷,增加0.16千公顷,增长2.4%。
全年粮食总产量60.05万吨,比上年增加0.77万吨,增长1.3%。其中,稻谷产量55.92万吨,增长1.1%;全年油料产量78153吨,增长2.2%;棉花产量4627吨,增长4.3%;蔬菜产量23.26万吨,增长3.1%;水果总产量11.80万吨,增加0.33万吨,增长2.8%。
全年出栏肉猪134.87万头,增加3.32万头,增长2.5%;年末生猪存栏84.24万头,减少0.45万头,下降0.5%;出笼家禽1780.64万羽,增长3.0%;全年猪肉总产量9.92万吨,增长2.7%;全部肉类总产量12.10万吨,增长3.7%;禽蛋产量3.66万吨,下降7.5%;全年水产品产量6.67万吨,增长5.7%。
三、工业和建筑业
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.3%。其中: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3.9%,按经济类型分:股份制企业下降6.3%;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36.8%;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长14.3%。大中型企业下降24.4%,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增长16.2%,全年工业用电量为71220.1万千瓦时,增长11.1%。
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.24亿元,下降7.7%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93.64亿元,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0.2%。
全年实现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55.98亿元,增长16.2%;实现社会建筑业总产值66.32亿元,增长11.8%。
四、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
全年固定资产投资(不含农户)增长17.4%。其中,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17.0%;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5.8%;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5.3%。其中产业投资增长29.4%,制造业投资增长20.6%,高新技术产业投资43.8%。
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9.63亿元,下降3.8%。全年房屋新开工面积15.55万平方米,下降70.5%,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13.02万平方米,下降70.5%。全县商品房销售面积44.33万平方米,下降18.7%,其中住宅销售面积34.79万平方米,下降30.2%,全县实现商品房销售额20.22亿元,下降20.7%,其中住宅销售额16.03亿元,下降28.4%,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为零。
五、国内贸易
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7.06亿元,增长10.3%,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7.5%。按行业分,批发业完成零售总额25.67亿元,增长4.1%;零售业完成零售总额95.46亿元,增长11.5%;住宿业完成零售额6.05亿元,增长7.3%;餐饮业完成零售额19.86亿元,增长14.4%。
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完成零售额14.62亿元,增长32.4%。分类别看,食品零售额增长33.0%;汽车类零售额增长23.1%;服装、鞋帽、针纺织品类零售额增长27.4%;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增长27.3%。
六、对外经济
全年进出口贸易总额30976万元,同比下降45.8%。其中,出口额25406万元,下降47.0%;进口额5569万元,下降39.5%,贸易顺差为19837万元。
七、交通、邮电和旅游
全年实现交通运输、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2.73亿元,增长13.9%。全社会货物周转量4.42亿吨公里,下降4.5%。全社会旅客周转量1.36亿人公里,下降10.0%。全县行政村客运(公交)班线通达率100%。
全县年末拥有邮政局28所,其中,邮政业务总量1.57亿元,增长15.4%;全年发行报刊348.93万份、杂志32.87万份、包件1918万件、函件11.25万件(口径变化)。
全年接待游客590.96万人次,增长46.0%,实现旅游总收入60.75亿元,增长40.4%。
八、金融、证券和保险
全县金融机构年末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586.16亿元,比年初增长13.4%,其中住户存款余额516.46亿元,比年初增长11.4%。年末各项贷款余额271.21亿元,比年初增长15.2%,其中住户贷款余额134.23亿元,比年初增长6.2%。贷存比为46.3%,比上年上升0.7个百分点。
年末拥有各类保险机构20家,全年实现保费收入7.37亿元,增长2.0%。其中:寿险收入39914.08万元,增长1.9%;财产险收入33760.74万元,增长2.2%。完成健康险保费收入14727.16万元,下降1.5%;意外险保费收入1633.29万元,下降8.8%;各项保险业务支出3.10亿元,下降0.1%。
九、教育和科学技术
2023年底全县共有幼儿园143所、在校学生18566人、教职工1947人;普通小学239所、在校学生51579人、教职工3472人;普通初中74所、在校学生32416人;普通高中6所、在校学生16975人。普通初中及高中教职工总人数4772人。
全年承担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6项。其中:省级项目12项,市级项目24项,累计争取上级项目资金526.89万元,签订技术合同370余件,合同成交额突破24.4亿元,完成高新技术增加值32.85亿元,高新技术增加值占GDP比重7.7%,下降了4.7个百分点。
十、文化、卫生和体育
全县共有文化事业机构32个,从业人员127人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资源67个、文化馆1个、非遗展示中心6个、公共图书馆1个、纪念馆1个、夏明翰事迹陈列馆1个。拥有乡镇文化站25个,其中示范性乡镇综合文化站6个。艺术表演团体(国家)1个。全年戏剧演出累计145场,其中农村演出107场。电影放映单位1个、电影院3家、放映队22个。
年末拥有卫生机构39个(不含村卫生室和门诊部诊所医务室),其中县级医院4家、乡镇卫生院26个、县妇幼保健院1个、其他卫生医疗机构2个(包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)、私立医院6个。医院和卫生院拥有床位总数5888张,与去年持平。卫生技术人员5183人,其中: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925人、注册护士2780人。
年末拥有体育场地3078个,其中:体育馆6座、运动场1581个、游泳池8个、各种训练房46个。人均拥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2.78平方米。开展全民健身项目15项次,全县全民健身运动参加人数达32万人次。全年发展社会体育指导员81人,年末拥有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631人,健身辅导站144个。全年体育彩票销量2569万元,增幅94.0%。
十一、人口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
2023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119.54万人(公安户籍统计数),比上年末减少0.82万人;全年出生人口5766人,人口出生率为4.49‰,下降0.31个千分点;死亡人口6682人,死亡率为5.2‰,上升0.19个千分点;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0.71‰,比上年度降低0.5个千分点。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15.55:100(卫健数据)。
年末常住总人口86.25万人,减少1.64万人,其中城镇人口40.30万人,乡村人口45.95万人,城镇化率46.72%,提高了1.29个百分点。
全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527元,增长6.0%。按常住地分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828元,增长4.8%;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00元,增长6.5%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33371元,增长4.4%。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376元,增长6.2%。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3.0%,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2.0%。
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9101人,比上年增加471人。年末全县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0.02万人,比上年增加5188人;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职工人数3.13万人,比上年增加124人;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5.07万人,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4.20万人,参加工伤保险职工人数7.2万人,增加1.18万人。参加生育保险职工人数44588人。全县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93.69万人,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为106.6%。其中,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.44万人,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88.25万人。
2023年末全县共有养老服务机构30个,收养各类人员582人。年末全县共有927户、1371人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;全县共有10585户、20353人纳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,7110人纳入农村五保供养。全年发放基本养老服务补贴人数1850人,基本养老服务补贴覆盖率100.0%。
十二、环境、资源和安全生产
县城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为93.0%,农村垃圾进行处理的行政村比例为100%,地表水质达标率100%。森林覆盖率达到40.15%,森林资源蓄积量430.3万立方米。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.6%。全年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3起、死亡人数16人(其中一般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11起、死亡14人),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.0375,群体性食品安全事故年报告发生数为零。
注:1.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,最终数据以《衡阳县统计年鉴》为准。
2.根据安排,对2022年度数据进行了修订,增速及总量以本公报为准。
3.生产总值、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,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。
4.各专业文字材料中一般不使用"同比增长"、"比上年增长"等词语,而直接用"增长",表示增加值、人口数、销售额等总量指标的绝对数保留两位小数,表示增速、比重等相对指标的百分数保留1位小数。
5.统计公报中的部门数据由相关行业部门负责提供。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