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,在区委、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全区上下锚定“三高四新”美好蓝图,聚焦“五区”建设,聚力“五业”发展,进一步推动省域副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,全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,稳中有进,结构优化,质态向好。为全面冲刺和完成“十四五”规划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一、综合
初步核算,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6.50亿元,增长4.5%。其中,第一产业增加值3.42亿元,增长2.6%;第二产业增加值110.32亿元,增长6.6%;第三产业增加值182.76亿元,增长3.3%。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.2%,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7.2%,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1.6%,一、二、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.8%、54.7%和44.5%,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.04、2.46和2.00个百分点。
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0.2%,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下降0.3%,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0.7%。
扎实办好了省市区重点民生实事,21项重点民生实事指标任务全面完成。全力助推就业,打造就业帮扶车间11家、帮助就业1010人,全年新增城镇就业4587人、完成率114.7%。
二、农业
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.41亿元,增长3.0%;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.71亿元,增长3.0%。
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.00千公顷,下降2.9%。其中稻谷种植面积0.94千公顷,增长1.1%;油料种植面积0.38千公顷,增长0.3%;蔬菜种植面积0.91千公顷,增长1.4%。
全年粮食总产量6400吨,与上年持平,其中稻谷产量6154吨,增长0.5%。油料总产量601.00吨,增长0.3%;蔬菜总产量32487吨,增长1.4%。
全年生猪出栏1.52万头,下降21.2%;生猪存栏1.09万头,下降15.5%;家禽出栏55.75万羽,下降7.2%;家禽存栏26.65万羽,下降13.6%。
三、工业和建筑业
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83.63亿元,增长6.3%,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.9%。按行业类型分,制造业实现增加值57.16亿元,增长7.3%;电力、热力、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增加值26.47亿元,增长4.3%。
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(不含国网衡阳供电分公司)实现利润总额5.17亿元,下降48.9%。按国民经济行业分,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实现利润4.25亿元,下降52.3%;通用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0.77亿元,下降16.2%;金属制品业实现利润0.09亿元,下降46.0%;专用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0.14亿元,增长26.0%;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实现利润0.07亿元,增长25.9%。按控股类型分,国有控股实现利润4.32亿元,下降49.5%;私人控股实现利润0.56亿元,下降58.7%;外商控股实现利润0.29亿元,增长36.9%。
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6.69亿元,增长7.6%。其中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41家,实现总产值77.32亿元,增长2.3%。
四、固定资产投资
全年固定资产投资(不含农户)增长8.0%。其中城镇500万元以上(含)项目完成投资增长60.4%;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35.6%。分产业看,第一产业完成投资增长14.9%;第二产业完成投资增长62.9%;第三产业完成投资下降2.9%。在全部投资中,民间投资占投资的比重达到86.4%;产业投资占比为41.5%;制造业投资占比为18.5%。
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43.0%,商品房销售额下降45.5%。
五、内、外贸易
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0.47亿元,增长6.9%。按城乡分,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04.66亿元,增长6.6%;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5.81亿元,增长8.8%。按行业分,批发业零售额12.12亿元,增长2.2%;零售业零售额182.99亿元,增长7.4%;住宿业营业额5.49亿元,增长2.5%;餐饮业营业额29.87亿元,增长6.4%。
进出口总额32.69亿元,下降20.7%。其中,出口25.35亿元,下降24.8%;进口7.34亿元,下降2.7%。
六、财政
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.27亿元,同口径下降12.9%,其中税收收入18.18亿元,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94.3%。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.24亿元,下降18.3%。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.47亿元,下降10.2%。其中用于公共安全、教育、科学技术、社会保障与就业、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、城乡社区事务等民生方面的支出9.33亿元,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4.8%。
七、文化、教育、体育和卫生
年末拥有文化事业机构9个,其中图书馆1个,文化馆1个,美术馆1个,镇街文化站6个。
年末拥有普通初中3所,小学30所,幼儿园66所。
年末拥有体育场馆223个,其中体育馆(包括运动场)160个,游泳池32个,各种训练房31个。
年末拥有卫生机构226个,床位4788张,从业人员5734人,其中执业(助理)医师2039人,执业护士3314人。
八、人口和人民生活
全年出生人口1304人,人口出生率为6.36‰,比上年增长0.48个千分点;死亡人口611人,死亡率为2.98‰,比上年下降0.7个千分点;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.38‰。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16.61:100。年末常住总人口(含华兴街道)49.00万人,其中城镇人口45.05万人,农村人口3.95万人,城镇化率为91.9%。
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710元,增长3.8%,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3621元,增长5.0%。按居住地分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821元,增长3.8%,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3686,增长5.0%。
九、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
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6起,比上年下降33.3%;死亡6人,比上年下降33.3%。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.02人,比上年下降35.6%。
全年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17天,优良率达到88.5%;蒸水入湘江口国控考核断面继续保持Ⅲ类水质,CWQI(水质综合指数)为4.4590。
注:
1.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,最终数据以《蒸湘统计年鉴-2025》为准。
2.蒸湘区生产总值、各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。
3.本公报中除卫生、年末常住总人口外,其余均不含华兴街道(衡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)数据。
文中的合计数和部分细项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,均未作机械调整。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