雷速体育,雷速直播

图片

当前位置:首页? > 数据发布? > 统计公报?
耒阳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
发布时间:2025-04-02 10:33??????来源:耒阳市统计局?????浏览量:次
字体:

2024年,耒阳市坚持以雷速体育,雷速直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,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、三中全会精神,锚定“三高四新”美好蓝图,认真落实“制造立市、文旅兴城”发展战略,加快建设“五个耒阳”,交出了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实干答卷。

一、综合

初步核算,202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(GDP)518.5亿元,增长5.3%。一、二、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72.18亿元、147.15亿元、299.17亿元,分别增长3.4%、9.7%、5.3%。按平均常住人口计算,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7263元,增长13.2%。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13.9:28.4:57.7。

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2595人,失业人员再就业3069人,就业困难人员221人,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300人,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0.54%以内。

二、农业

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3.2%,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.5%,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3.2%。粮食播种面积110.60万亩,总产量47.48万吨。生猪存栏81.73万头,出栏120.34万头,能繁母猪6.56万头,猪肉产量9.12万吨;牛存栏5.61万头,出栏2.58万头;山羊存栏8.65万头,出栏9.11万头;家禽存笼1155.32万羽,出笼1801.35万羽。

全市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78个,全市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386个,其中国家级专业合作示范组织5个,省级专业合作示范组织38个;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6.63万人。全市共有家庭农场1156家,其中2024年新增112家。截止到2024年底,耒阳市土地流转面积为32.13万亩,其中耕地流转面积为32.03万亩。

三、工业和建筑业

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8.3%。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.8%,规模工业总产值238.70亿元,增长12.8%,其中采矿业下降12.74%,制造业增长22.32%,电力、热力、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6.72%;实现营业收入243.61亿元,增长13.12%;实现利润总额7.12亿元,增长2.20%,平均用工人数2.75万人。

全市资质建筑企业37个,建筑业总产值16.9亿元,增长15.3%;建筑业增加值增长11.8%。

四、固定资产投资

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.1%。其中,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.1%,工业投资增长19.5%,高新技术投资增长44.5%。房地产投资(在库资质企业)下降1.9%。商品房销售面积68.69万平方米,下降3.4%。

五、国内贸易和物价

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6.41亿元,增长7%。其中,限额以上法人消费品零售总额17.86亿元,增长24.7%,分经营地看,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6.81亿元,增长26%,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.05亿元,增长7.7%;分消费形态看,餐饮收入1.66亿元,增长38.3%,商品零售额16.2亿元,增长23.5%。

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0.5%,上涨0.5%。分类别看,食品烟酒上涨0.5%;衣着上涨1%;居住持平;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1.3%;交通通信下降1.5%;教育文化娱乐上涨1.3%;医疗保健上涨1.7%;其他用品及服务上涨3.8%。

六、对外经济和旅游

全市新引进产业项目48个,项目总投资额213.3亿元;实际使用外资78万美元;外贸进出口额3.85亿元,增长467.2%;“湘商回归”新增注册企业17家,累计到位资金39.7亿元。

全市实现国内旅游总收入125.11亿元,增长6%;接待游客1488.21万人次,增长6%。

七、交通和邮电

全市机动车保有量约19万辆,其中小型汽车约10.4万辆,摩托车约7.3万辆,农用车约340辆,大型汽车约1426辆,挂车约376辆,共有驾驶员约21万人。

全年邮政业务总量2.27亿元,增长2.48%,电信业务总量1.95亿元。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1.6万户,移动电话用户102.2万户,互联网宽带用户数38.8万户。

八、财政、金融和保险

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.14亿元,下降0.2%,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.1亿元,增长5.3%。税收收入20.19亿元,下降4.8%,地方税收收入14.15亿元,增长0.2%,税占比为77.25%,地方税占比为70.41%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6.91亿元,增长2.9%,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7.75亿元,增长19.1%。年末,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96.41亿元,增长11.4%,其中住户存款613.94亿元,增长11.2%,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420.76亿元,增长6.5%,存贷比为60.42%。全市保险类金融机构中各财产保险公司保费收入3.56亿元,增长5.09%,赔付支出2.4亿元,增长12.26%;各寿险保险公司保费收入4.47亿元,增长3.98%,赔付支出1.42亿元,增长7.56%。

九、教育和科学技术

全市共完成标准化教学点建设项目校4所,省重点民生实事项目校3所。全市有各类基础教育学校(园)453所,其中幼儿园227所,义务教育学校210所,高中学校(含12年一贯制学校)15所,特殊学校1所。总共有在校学生人数212864人,其中高中在校学生37997人,初中在校学生62651人,普通小学在校学生86481人,在园幼儿25623人,特殊学校在校学生112人。高考本科上线5650人;高二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一次性合格率96.30%。

全市共有科技型中小企业202家,通过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32家;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2.92亿元,增长16.2%,占全市GDP比重为8.3%;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6.49%;地方财政科技支出8847万元,占地方财政支出比值2.1%;完成技术合同交易登记74件,技术合同总金额40.5亿元。全市共获得专利授权268件,其中发明专利27件,实用新型专利116件,外观专利125件。

十、文化、卫生和体育

全市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资源56个,文化馆1个,33个乡镇文化站分馆,非遗传习所2个,公共图书馆1个,24小时图书室5个,博物纪念馆3个,文化站30个,村活动中心378个。人均拥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2.36平方米。全市共有24个单项体育协会,全年举办参加各类各级全民健身赛事活动45次,参加人数达30.8万人次。全年发展社会体育指导员310人,年末拥有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719人左右,拥有公共体育场地2个,其中22500余座位的大型室外体育场1个、5000余座位的室内篮球馆1个;游泳池11个,各种训练房4个。全市拥有广播电台1座,广播人口覆盖率99%。电视台1座,有线电视用户3.2万户。

全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535个,其中医院35个(综合医院23个、中医医院1个、专科医院11个),基层医疗机构497个(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个、卫生院38个、村卫生室370个、诊所80个),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个(疾控中心1个、妇幼保健机构1个),其他卫生机构1个。有卫生工作人员5830人,其中执业医师1636人,执业助理医师538人,注册护士2662人,其他专业技术人员994人。医院、卫生院实有床位7127张。

十一、城市建设、环境和安全生产

全市自来水用水户数约16万户,供水总量4500.89万吨;天然气用气总量1523万立方米;城区污水处理量3266.28万吨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43天,优良率93.7%。

全市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起,死亡4人,直接经济损失400.5万元。与去年同期相比,事故起数(13起)减少9起,下降69.2%;死亡人数(16人)减少12人,下降75%;受伤人数(5人)减少4人,下降80%;经济损失(1767.1万)减少1366.6万,下降77.3%。工矿商贸、水上交通、农业机械、消防、卫生、特种设备等行业未发生生产安全事故。

十二、人口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

全市年末户籍总人口136.15万人,其中男性72.41万人,女性63.74万人;常住总人口108.83万人,其中城镇人口54.49万人,农村人口54.34万人,城镇化率50.07%。

全市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40149元,增长5%。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556元,增长4.5%,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618元,增长5.9%。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6808元,增长4.7%,其中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9755元,增长4.9%,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3817元,增长4.4%。

全市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人数为3.6万人,企业单位参加养老保险人数10.1万人,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8.97万人(含退休),发放人数19.88万人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.3万人,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91.5万人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月均保障4322人,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月均保障33095人。



注:

1.本公报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。

2.公报中各项指标增速无特殊注明均是指2024年与2023年同比结果。

3.地区生产总值、各产业增加值的绝对数按现价计算,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。

4.本公报中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;物价、城乡居民收入和支出、粮食面积和产量、出栏肉猪和牛羊家禽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耒阳调查队;招商引资数据来自市商务局;农村专业合作社及土地流转数据来自市农业农村局;电信业务量、移动电话用户数、固定电话用户数、互联网宽带用户数来自市电信公司、市移动公司、市联通公司、市网络有限公司;邮政业务量来自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湖南省耒阳市分公司;机动车保有量来自市交警大队;存贷款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耒阳支行;保险数据来自市金融服务中心;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;科技数据来自市科工信局;专利数据来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;旅游、文化、广播、体育数据来自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;卫生数据来自市卫健局;城镇新增就业、社会保险数据来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;医疗保险数据来自市医保局;城乡低保数据来自市民政局;自来水、天然气、污水处理数据来自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;空气质量数据来自衡阳市生态环境局耒阳分局;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市应急管理局;户籍人口数据来自公安局;其他数据均来自市统计局。



相关阅读: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