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应对汛期恶劣天气及特大洪水等自然灾害对船舶安全造成的威胁,全面提升水上应急处置能力,4月18日,在湘江衡阳市石鼓区合江街道江霞村河段,衡阳市城市河道管理联合执法队开展了一场水上突发事件应急演练。演练围绕船舶突发故障、趸船失控飘移两大险情展开,通过实战模拟检验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救援队伍的协同能力。衡阳市水利局二级调研员周高生到现场观摩指导,市河湖与水资源中心主任、书记、市城区河道管理联合执法队队长肖静及领导班子成员,市水利、公安、交通等部门派驻市城区河道管理联合执法队执法队员参与演练。
市水利局二级调研员周高生到现场观摩指导
参与演练人员整装待发
上午 9 时,演练正式启动。演练场景一:执法船突发故障,多部门联动救援。
模拟场景中,一艘执法公务船在例行巡河时突遇机械故障,失去动力。船上人员立即启动应急预案,首先快速报警,启动响应。船员第一时间向值班领导及交通部门发出警报,报告险情位置及船舶状态。接着紧急稳船,确保安全。船上人员迅速抛下船锚,稳定船体,避免漂流碰撞到下游桥梁。最后协同救援,高效处置。接到指令后,执法队与交通部门同步调派附近救援船赶赴现场。15 分钟内,救援船抵达故障点,通过专业拖带设备将故障船安全转移至基地码头。整个流程衔接紧密,险情在 30 分钟内化解。
救援船靠近故障船
救援船和故障船顺利抵达基地
紧接着,开始演练场景二:洪峰过境趸船失控,紧急加固避险。
演练模拟洪峰过境后,河道水位暴涨,导致趸船固定钢丝绳断裂、向航道中央漂移。联合执法队迅速行动,首先险情上报,集结力量。现场人员立即向指挥中心通报险情,交通、水利部门执法船火速驰援。接着机械拖拽,控制船体。两艘执法船同时从趸船外侧抵近,利用缆绳将其固定,并通过动力调整方向,逐步将趸船推向岸边安全区域。最后双重加固,消除隐患。救援人员为趸船加系 2 条备用缆绳,并在船尾加抛 1 吨重应急锚,确保船舶在急流中稳固停泊。
救援人员为趸船加系备用缆绳
救援人员在船尾加抛 1 吨重应急锚
此次演练共出动执法船 4 艘、救援人员 20 余人,涵盖险情研判、指挥调度、技术处置等关键环节。演练全程突出“稳、准、快”,有效避免次生事故。
演练过程中,各成员单位严格按照应急预案流程开展,各小组快速响应,协同作战高效开展险情预警、应急响应、协同拖船处置、固定锚绳、船舶重新打锚处置等环节场景,圆满完成了模拟救援任务,有效检验了各部门应急处置实战能力和协同作战水平。
演练结束后,周高生对演练情况进行了现场点评,肯定了演练的效果,指出了需要进一步完善应急响应衔接、指挥调度、场景布置等预案,他要求,本次执法船舶防汛安全应急实战演练既是一次“压力测试”,更是对市城区河道管理执法队船舶防汛安全应急处置的“突击检查”,各参演部门要以“时时放心不下”的责任感,持续完善应急预案,严格落实水上船舶安全管理制度,切实做到信息传输高效、应急响应迅速、协同配合到位,确保在关键时刻“拉得出、顶得上、打得赢”,以实际行动筑牢船舶安全防线,确保执法基地船舶和重要基础设施安全。
演练结束后,周高生对演练情况进行了现场点评
肖静表示:“我们以练促战,坚决筑牢水上安全防线。通过模拟极端场景,我们进一步优化了多部门联动机制,确保在主汛期做到‘响应快、处置准、协作畅’。下一步将针对演练中发现的风险点完善应急预案,并加强船员应急技能培训,全力保障汛期河道船舶与人员安全。”
目前,衡阳市已进入主汛期,市城区河道管理联合执法队将持续加强重点河段日常巡查及 24 小时值守,筑牢汛期安全防线,确保湘江母亲河生态安全。
通讯员:陈相君 郑力玮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