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月30日,S333、S213衡东县大桥经石湾至金花公路工程项目(一标段、二标段),采用“机器管招投标”系统顺利在衡阳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完成开评标。
该项目共吸引全国29个省市区202家投标单位参与该项目投标,其中央企3家、国企120家、民营企业79家,是我省试运行以来投标单位最多的项目,投标企业数量、地域范围、民营企业参与度比传统模式项目有显著增长,优质的营商环境、阳光公平的交易环境得到了社会的一致认可。
自2月28日“机器管招投标”系统试运行以来,运行稳定,交易顺利开展。目前。我市已有15个项目通过“机器管招投标”系统挂网,完成开评标项目10个。在此之前,传统模式需要8小时的评标工作,而通过“机器管评标”,压缩至2小时完成,招投标工作进一步智能化、高效化,“机器管招投标”系统用算法大力营造着更加公平健康的市场环境。
据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党组书记、主任邹雄杰介绍,加快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体制机制改革,推进“机器管招投标”工作,是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效能、促进资源高效配置的有效途径,也是打造公平规范高效的市场营商环境、助力企业轻装上阵的惠企之举,为加快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发挥积极作用。他认为,推行“机器管招投标”责任重大、意义深远,一是构建了全省“一张网”,交易流程和规则统一规范、交易效率飞速提升;二是对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有积极作用;三是推动构建良性营商环境,进一步为企业减负、降低企业投标成本;四是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,充分激发了市场活力;五是构建了公开、公平、公正的交易环境,杜绝了人为干预因素。
“机器管招投标”系统的试运行,为接下来大规模推进“机器管招投标”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。首先是优化了系统功能,通过对各类项目、各评标办法开展多轮测试,及时发现反馈问题,让系统更加优化和稳定。其次提升了业务水平,招标人、投标人、代理机构、评标专家和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工作人员通过业务培训和实际操作,熟悉了系统操作,进一步提升了业务水平。最后是积累了实践经验,建立了联合调度和应急处置等工作机制,加强项目协同保障和应急处置,推动招投标全流程更加规范高效。
下一步,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持续深化“机器管招投标”系统应用,扩大覆盖范围,完善监管机制,做好技术支持,为“机器管招投标”的全面推广提供全方位保障,严格落实省发改委发布的《湖南省“机器管招投标”项目负面清单》,认真做好入场把关和业务指导,确保应当采用“机器管招投”的项目应上尽上,努力营造更加公平规范高效的市场营商环境,推动衡阳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,助力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。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